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杜邦光罩雜憶

HC,




杜邦光罩的前身是一家加州的Tau科技公司

創辦人中也有華裔的股東

杜邦公司購併後成為電子事業的一個部門

杜邦陸續擴充光罩部門

後來分出獨立成為杜邦子公司

是那斯達克上市科技公司之ㄧ

股價比母公司還好



杜邦光罩打算在台灣設立分公司

就派遣原Tau的員工羅泰瑞(Terry Russell)到杜邦的台北公司

來來去去先行規劃工作了一年以上

(老兄可能就是這時幫了羅泰瑞的忙)



計畫案經聯電杜邦光罩簽約成熟之後

羅泰瑞就首先雇用了杜邦台北公司的符佐寧擔任財務主管

接著符佐寧通知當時在康旭中壢廠擔任行政及工安主管的我

問我有沒有興趣擔任杜邦光罩的行政及工安主管



於是羅泰瑞就約了我和韓國兼亞洲的人資主管

在台北某飯店聚餐面談

三個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我說在杜邦中壢廠一個地方上班二十年了

我已經跟康旭總經理說我想休息一下想去進修

羅泰瑞馬上答應我要公費補助我進修碩士學位

(後來果然公費讓我去密西根兩次讀完了MBA課程)

三個人高興得把一瓶金門高粱下肚後

我連光罩廠在哪裡長得怎樣都沒看過

就答應到杜邦光罩去幫忙而且至少四年



中華杜邦光罩決定1999年1月1日

正式在聯電大樓開始上班

我在1998年底就開始參與籌辦工作

但是康旭總經理還不肯放人

我只好利用休假(二十年資的休假日不少)

有三個多月是兩邊同時上班



杜邦光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務光罩公司

我在職的四年間

中華杜邦光罩曾在天下雜誌百大企業排名中

是股東權益冠軍 最會賺錢的公司 生產力也都是名列前茅

我們把台積電的前光罩主管也挖來加入重用



光罩是半導體的模具

是高科技的最前沿

技術升級集資金壓力都特別大

台積內製 聯電外包 其實應該內外製都要有最好

跟連接器模具內外製都要有一樣

原來計劃三至五年在台灣股票上市

但是杜邦光罩美國總公司遲遲不願上市

我在廣義杜邦工作二十五年後離開光罩

轉任應材AKT, 後五年

全球杜邦光罩賣給了日本凸版

員工股票全部收購回去

無塵室也從聯電三廠搬到楊梅去了



我一到科學園區報到後

大家一聽到杜邦安全專家到了

馬上就拱我為環安衛委員及聯誼會會長

在我任內陸續辦了不少研討會建立網站

我的開工檢查全部檔案後來成為聯電各廠

及園區各公司的的標準版

其中直得一提的是

園區的環安活動向來是閉關自守

我率先殺到金山寺與當地人直接溝通

開創園區與社區交流的先例

以後各園區都一直傳承到今



聯電召集全球各地的主管開會時

特別請我專題演講環安

我的講題是The Best EHS System

聯電也邀請我參加他們的各種活動

曹總宣總劉總等聯電高階主管

對羅泰瑞總經理和我們也很照顧

許多聯電主管成為好友

有的現在也住在附近



我一到聯電大樓檢查就說聯電大樓是危險大樓

聯電後來照我建議安全門做了改善

(台北杜邦也是被我說的搬家到宏國大樓)

後來我到旺宏台積電我也一樣批評



你知道當初杜邦在做連接器時中壢廠是世界第一大廠

想想看當時杜邦一百台平面磨床場面多麼浩大

所有的大電腦公司都是用杜邦的純金連接器

甚至太空船都是用我們做的連接器

當時鴻海郭台銘還在杜邦門外團團轉拉不到生意

他的連接器再便宜都沒人要用他的連接器



突然之間個人電腦興起了

個人電腦比的就是便宜

我們杜邦那年11月才買了幾十台射出機

招募了100多名作業員

不到一個月這些人又馬上裁掉

從此一厥不振

大電腦時代結束了

鴻海又乘機大挖杜邦人才

最後杜邦只好廉價賣掉全球連接器部門

而鴻海變成台灣最大企業



如你所說的

故事還有很多細節

說來話長了

再聊

2 則留言:

Ken 提到...

杜邦光罩股價曾經超過台積電 杜邦光罩雜憶
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杜邦光罩雜憶
(此文原來是發佈在我被盜用後被封閉的Google帳戶臉書,本文是回應HC Chung鍾漢清在他的臉書內談到有關杜邦光罩的文字,我補充了一點我記得的資訊,20250404補記)

HC (鍾漢卿):
杜邦光罩的前身之一是一家加州的Tau科技公司,據說創辦人中也有華裔的股東。杜邦公司購併光罩之後成為杜邦電子事業的一個部門。杜邦陸續擴充光罩部門,後來將光罩部門獨立出來成為成為杜邦的子公司之一,並且是那斯達克上市科技公司之ㄧ,股價比母公司還好。
杜邦光罩打算在台灣設立分公司,就派遣原Tau的員工羅泰瑞(Terry Russell)到杜邦的台北公司規劃,他來來去去規劃了一年多, HC老兄你可能就是這段時間幫了羅泰瑞的忙。 (羅泰瑞大部分時間就住在杜邦附近的大飯店,他常去電旁的一間咖啡酒吧喝酒,後來還跟老闆娘結婚了。)
杜邦光罩計畫案經聯電杜邦光罩簽約成熟之後,羅泰瑞就首先雇用了杜邦台北公司的符佐寧擔任財務主管,接著不久符佐寧通知當時在康旭中壢廠擔任行政及工安主管的我,問我有沒有興趣擔任杜邦光罩的行政及工安主管,我回答說有興趣。
於是羅泰瑞就約了我和杜邦光罩韓國籍的亞洲人資主管,在台北某飯店聚餐面談,三個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我說在杜邦中壢廠一個地方上班二十年了,我已經跟康旭的總經理說我想休息一下,想去進修,羅泰瑞馬上答應我要公費補助我進修碩士學位。(後來果然公費讓我去密西根兩次,讀完了MBA課程) 三個人高興得把一瓶金門高粱下肚後,我連光罩廠在哪裡長得怎樣都沒看過,就答應到杜邦光罩去幫忙,而且至少四年。
中華杜邦光罩DPT決定1999年1月1日正式在聯電大樓10樓開始上班。我則是在1998年11月就開始參與籌辦工作,但是康旭總經理還不肯放人,我只好利用休假在兩邊同時上班。我連杜邦的年資超過二十年,每年可以有30天的休假,因此我有三個多月是兩邊同時上班的。(中華杜邦光罩英文名稱是Dupont Photomasks Taiwan Limited本申請登記為台灣杜邦光罩,但是申請沒通過,中文名稱只好改名為中華杜邦光罩,英文名稱不改。)
我到杜邦光罩的第一大任務就是要讓杜邦光罩能夠迅速的通過開工檢查,才可以申請發票開始賺錢營業,要不然每天只有支出沒有收入,有生意也不能接,痛苦得不得了。我未加入光罩之前,聯電主管已經申請開工檢查半年以上都沒法通過,我到職後兩個月內就通過了。
杜邦光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務光罩公司,我在職的四年間中華杜邦光罩曾在天下雜誌連續幾年百大企業排名中獲得:股東權益冠軍、最會賺錢的公司、生產力也都是名列前茅。我們把台積電前光罩主管也挖來加入重用。(當時台積電的股價約60多元,聯電的約50多元,而杜邦光罩未上市股價已經超過70多元了)
光罩是半導體的模具,是高科技的最前沿,技術升級集資金壓力都特別大,台積電是內製,聯電是外包,其實我認為應該內外製都要有才最好,跟連接器的模具內外製都要有一樣。
原來杜邦光罩計劃在三到五年在台灣股票上市 ( 其實當時高科技股票可以在一年後就上櫃),但是杜邦光罩美國總公司遲遲不願上市。
我在杜邦光罩工作四年後,為了幫忙總經理解決困難而申請退休,羅泰瑞也非常優厚的照我在廣義的杜邦集團工作超過二十五年(含中壢、威明頓、光罩、大陸石油conoco)的退休辦法讓我退休。
退休後我陸續轉任Praxair普拉克希艾爾氣體,應材的AKT,再次擔任台北杜邦DSR安全諮詢顧問等工作之後五年,全球的杜邦光罩賣給了日本凸版TPP,員工股票全部收購回去,無塵室也從聯電的三廠內搬到龜山工業區的中華映管廠去了。
我一到科學園區杜邦光罩報到後,大家一聽到杜邦安全專家到了,馬上就陸續拱我為園區環安衛委員及園區聯誼會會長。在我的任內我陸續辦了不少研討會,建立了網站。我的開工檢查全部檔案後來成為聯電各廠以及園區各公司的的標準版本,並且應邀在園區開課多次,講解開工檢查的程序和內容。
其中直得一提的是,園區的環安活動向來是閉關自守的。我建議要開放邀請附近的居民參加,但是居民不願意花50元買園遊券參加,我率先殺到附近的金山寺與當地立委及代表直接溝通,最後由台積電及聯電各捐贈5萬元園遊券贈送居民完成溝通,開創了園區與社區交流的先例,以後台灣各地的科學園區都一直傳承到今。
聯電召集全球各地的主管開會時,特別請我專題演講環安,我的講題是The Best EHS System。聯電也邀請我們杜邦光罩參加他們的各種活動,聯電的Bob曹興誠, John宣明智,劉英達是我們的董事長,等聯電高階主管對羅泰瑞總經理和我們都很照顧,許多聯電主管成為好友,其實杜邦光罩的員工內只有6個人是杜邦過來的,其他的都是聯電原有的員工,很多同事都住在竹科附近。
我一到聯電大樓檢查就說聯電大樓是危險大樓,聯電後來照我建議安全門做了改善,(台北杜邦也是被我說的搬家到宏國大樓),後來我到旺宏、台積電我也一樣批評。
你知道當初杜邦在做連接器時中壢廠是世界第一大廠,想想看當時杜邦一百台平面磨床場面多麼浩大,所有的大電腦公司都是用杜邦的純金連接器,甚至盛傳當時的太空船都是用我們杜邦做的連接器,當時鴻海郭台銘還在杜邦門外團團轉拉不到生意,他的連接器再便宜都沒人要用他的連接器。但是突然之間個人電腦興起了,個人電腦比的就是便宜,杜邦只好決定退出連接器的業務。
我們杜邦1992那年11月才買了幾十台射出機,招募了100多名作業員,不到一個月這些人又馬上裁掉,從此一蹶不振,大電腦時代結束了,鴻海又乘機大挖杜邦人才,最後杜邦只好廉價賣掉全球連接器部門,而鴻海變成台灣最大的企業。
如你所說的,故事還有很多細節,說來話長了,再聊 。

Ken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