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安全標準與執行

安全事故不斷重複發生的原因就是因為:1. 真正原因沒有完全改善,2. 其他人不知道也沒改善,仍然重複發生。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找出真因徹底全面改善,建立標準或制度防止未來後代持續發生。

易經的精神:1. 簡易,2. 變易,3. 不易,確實可供安衛管理參考。安衛的做法也需要減少傷害與損失不易的目標,適合各種變易的場合,與眾人可行簡易的做法。恰當設計,活潑引人的封面可以更彰顯天地人本的安全文化內涵。


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

職業病的判定

腰酸背痛是否職病,有些狀況判斷確實不是像職災那麼明顯易判,需要充分的證據才能精確判定。但是首先身體有病痛是要確定,再者工安工衛人員必須建立適當的體健健檢制度,除了法定檢查項目和頻率之外,要請專家來一起研究是否要加上該職種特殊的身體危害部位檢查,及工作環境危害或污染源的檢測記錄資料,將來如果有疑問就有較為充分的健檢及污染危害測定資料可作為職業病判斷參考的可靠基準。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管不了的消防安全

管不了的消防安全!

昨天4月26日星期日上午十時左右,台北市林森北路的錢櫃卡拉OK店整棟大樓在新冠疫情中仍然生意興隆,突然發生大火造成重大傷亡,據報導共疏散200名,救出156名,54人送醫,9名重傷,5名死亡,(據報導因為防疫實名制沒有徹底實施,真實疏散的人數也應該是不確定的),這是近年來卡拉OK最重大的火災傷亡事件。為什麼會發生這樣重大的傷亡事件呢?柯市長講得沒錯,不是沒有法令,只是沒有徹底執行。

那麼為什麼不徹底執行呢?

台灣消防檢查系統與幾乎與所有的政府的檢查系統一樣,都是文書化,形式化,先應付檢查就好,查完了就沒事了,大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沒有人會抗議或不用他的産品或服務,你問老闆會怎麼應對?

除非有一種保險及稽查制度,能讓老闆、員工、顧客、政府都重視消防安全, 確實把安全疏散做得好,營業的市佔率及保險費都會賺錢,反之如果做得不好,都會虧本,建立起安全文化,否則這些類似的事件是會不斷的發生,無法防止和降低風險的。

這些保險制度在先進國家都有現成的制度可供參考,簡單的說,就是要把營運的社會風險大小轉換成企業應負擔的費用,老闆才會自動自發將安全徹底做好,政府才不會自己訂定法令,自己擔任檢查,自己擔任球員兼裁判而左右為難,徒勞無功,老百姓才有保障。

這其實也是台灣長期以來虛假文化弊病的必然後果,是柯市長也沒辦法的事。即使政府有三級的消防檢查,檢查完畢後就沒事了嗎?政府在檢查及格後即使密集監督也只能保持短時間安全,不可能也無法24小時全年無休派員到每一個單位去監督,結果是當然是管不了各單位的安全。

管不了的安全,這就是台灣安全、衛生、消防、環保管理的真實現況。這是內行人和大多數的當事人,老百姓都知道的事,不是有些民意代表、名嘴、政府官員裝糊塗不知道的事。

台灣公共場所及私人場所的大火事件依據現在的系統和制度是很難防止的,不但消防局無能為力,消防署無能為力,內政部無能為力,行政院也無能為力。因為問題重要癥結不在於確乏專業技術,因為技術設備只要願意化錢就可以買到,但是安全經濟制度,安全文化制度則必須要政府和全民長期努力才可能建立起來。

如果我們沒有建立安全的財務經濟制度,沒有建立正確的安全文化系統,不但柯市長無能為力,如果政府及全民不通力合作,開始長期推行誠實與正直的文化,類似的災難現象是難以防止的。

我們必須誠實回答:立法院立的法令確實可行嗎?僱主訂的SOP確實可行嗎?如果徹底執行對於企業收益不利嗎?不徹底執行反而有利嗎?因為如果法令不可行,不好行,做了反而不利,大家當然想辦法做假,民眾也視若無睹,認為當然,沒有正義之士抗議,業主當然就會繼續做假,政府官員要應付民意和民意機關也必須一起做假,最後的結果是全民都要承擔這些虛偽文化的後果。

其實這些現象是我們全民世世代代共同接受與容忍的虛假文化。

虛假文化的問題癥結點之一在於不正確的財政及保險制度!

老百姓必須了解什麼是可接受的風險?降低風險是需要成本的,政府要了解擔任安全核准的工作是有風險的,政府應該要少管過程,只管結果,請僱主自擔風險,請保險公司分攤風險,這些制度先進國家都有現成的制度可供參考辦理。

簡單說就是保險公司為了降低客戶的風險就會積極的監督客戶的安全,如果客戶要關閉消防系統,就必須有非常積極的防護措施。我要強調的是,安全可以依賴高級的硬體設施,也可以用密集的人力系統來確保,看那一種方法較經濟,較好行而已。

如同勞工安全、工業安全、工業衛生、全民防疫的問題都是一樣的,台灣問題的癥結都是在於財政部主管的保險制度,如果不從根本的保險制度面改善,不論增加再多的檢查員也是無能為力的。

老百姓的觀念其實才是一切改善的根源。每一位國民都要問問自己:我了解安全的真意嗎?我會主動要求改善安全嗎?沒有安全觀念,安全文化的老百姓,當然就有不安全文化的政府,不安全的企業,到頭來倒霉還是老百姓自己。

不過,說起來容易,如果要讓保險公司承擔企業的火災天然及人禍風險,如果保險公司管理客戶風險做得不好,保險公司就可能要理賠甚至倒閉,後面投資的銀行也可能要倒閉,我們的政府和人民可以接受保險公司和銀行系統倒閉的現象嗎?大家想想看!

沒有使用者付費,業者承擔終極風險責任的觀念與系統與文化,台灣的安全、衛生、消防、環保是無法徹底改善的。

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海慶號舊照片


最近回顧舊照,發現我在海上工作留下的相片很少。我有三段的海上工作經驗:1.在基隆水産試驗所實習,2. 在中油海探處高雄外海探油,3. 在中國航運油輪任三副於南亞、非洲、歐洲間運油。

這張是我1974年在「海慶號」研究船上時與年輕船員留下的相片。當時海慶號主要的任務之一是在台灣海峽尋找烏魚群的蹤跡通告漁民去撈補,我們研究船就不斷的在台灣四周海域巡航探漁,同時也要做探測海況,用南登瓶取海水樣品分析記錄及配合研究計畫的作業。

台灣海峽中的澎湖水道因為海流快速,水色深暗,海象惡劣,常有船難發生,自古被稱為「黑水溝」,先民過黑水溝到台灣打天下的人就有「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的諺語。

我一輩子都不曾暈車暈船過,但是就在黑水溝發生過唯一的一次。當時因為研究經費有限,所謂研究船其實就是一艘排水90噸的木造漁船改裝的,所用的柴油引擎沒有減噪音的裝置,噪音震耳欲聾,講話都要用喊的,柴油機排放的臭氣又充滿船艙令人欲嘔,船艙又擠又小,非常克難。當時碰到黑水溝冬季的風浪驚人,只見一陣陣大浪不斷打來,船身被巨浪打得發抖,全船的木結構吱嘎亂響,震動不止,船上人人鴉雀無聲,在巨浪間隙間只靜得聽到自己的心砰砰巨跳,這時誰都不敢動或講話,好像誰一動一講話船就要沉了。老水手面色鐵青,幼齒水手就陸續開始嘔吐了,我後來也彆不住開始嘔吐了,先是吐食物的糜狀物,吐完了就開始吐酸酸的黃色胃液,此情此景真是終生難忘。我覺得台灣人都應該去黑水溝歷練一次,才了解祖先渡海的困難。

船上也有一項福利,就是有現撈,現流,的海鮮可吃,我這輩子吃過入口即化最鮮嫩的生魚片就是在海慶號上吃到的。

當時水試所所長鄧火土博士號稱沙魚專家,他發現鑑定了很多新的水產生物,就在和平島發現了盲鰻,他對台灣養殖漁業也有重大的貢獻。鄧博士上課時提到一種海鞘的動物,讓我印象深刻。海鞘原來是會動的脊索動物,但是為了適應生存,居然固定在岩石或者船底,甚至吃掉自己的大腦,好像不動的植物或是貝殼,靠吸收浮游生物為生,看來好像是退化,但是適者生存,也算是一種勝利吧!

鄧博士也積極鼓吹開發台灣東海岸的湧昇流漁場及溫差發電,我後來在上課及文章中也屢次宣傳他的理念,可惜世界上溫差發電的技術要台灣自行開發沒有地方可以引進抄襲,雖然台灣溫差發電的潛能有幾個核四廠大,但是台電也無此志趣。

鄧博士對我非常愛護,當時中央日報副刊正在連續熱烈討論有關土龍泡酒食補的神奇功效,什麼是真正的土龍等等,眾說紛紜鬧個不休,鄧博士就指示我從專業立場寫一篇介紹有關土龍的文章,登出來澄清大家的傳言。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可憐的消防人員

台灣的消防人員很可憐,他們對於火場內有何危險根本了解有限,只能摸索冒險滅火,不合乎消防職安人員也需要遵守職安需要事先了解職場風險的基本要求。
我們在美國接受職安基本訓練時接受了初級消防人員的訓練,其中有一點就是消防隊在進入火場前必須在安全距離外用望眼鏡觀查現場的危險物品掛牌,再參考緊急應變手冊等資訊決定打火策略。我回到台灣拜訪的消防隊都沒有望眼鏡,不是買不起,而是沒有用,因為火場區域即使有危險物品也不會好好掛牌。消防隊員只好冒險進入,邊打火邊應變,真可憐。

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讓人永遠銘記於心的工安與員工協助先鋒

(以下為複製自我的臉書2017年9月4日的文字)
 

各位環安、員工協助、同志、同工朋友:

我們的好朋友蔡永銘先生已於2017年8月27日過世了。他的公祭時間是9月10日星期日下午一時三十分,地點在台北第二殯儀館景仰樓二樓至善三廳。家屬遵照蔡先生的遺囑,一切從簡,只發少量訃聞,不收任何奠儀、花圈、花籃、花車、罐頭塔、陣頭、輓聯等等。因為時間已近,恐怕有些友人不知道,因此在此披露。此外我與蔡先生共同工作多年,不禁寫出下列文字敬請參閱。

讓人永遠銘記於心的工安與員工協助先鋒

台灣安全研究與教育學會秘書長蔡永銘先生於8月27日上星期日過世了,但是來往的朋友、廠商和鄰居聽說之後都不敢相信,因為不久前還看見他坐在辦公室內,的確在他在住院之前一直都在辦公,他真是鞠躬盡瘁的安全及員工協助(EAP)先鋒鬥士。

我與永銘兄認識39年了,我在台灣杜邦中壢廠工作時,因為我們是同行,常常共同出席各種活動及會議,並曾同時受聘在職訓局擔任安全衛生管理員考試出題委員。正式開始合作則在18年前,我到竹科中華杜邦光罩工作,他那時在中油青草湖礦場。他創辦的新竹生命線辦了幾場員工協助國際研討會,他找我幫忙與國外專家聯絡、接待及翻譯,我們因而結下長久合作的機緣。

不久永銘兄榮調台北總公司工安處副處長,我從中華杜邦退休,應聘至台北杜邦總公司及應用材料分公司擔任工安顧問。他來找我說要籌畫一個獨特的安全組織來推進台灣整體的安全,我很贊成,但是因為我還在全職工作,一切請他全權規劃,我可以做他的人力及財力後備支援,我不需要任何名份都可以,結果他堅持要我擔任義務的秘書處長,第一任秘書長是陳俊瑜教授。

我們兩人找到了現在的學會辦公室,成立了「台灣安全研究與教育學會」。學會的中文名稱是他定的,英文名稱Taiwan Safety Council則是我建議的,他很贊成,因為我們都曾去過芝加哥拜訪National Safety Council(美國全國安全協會)總部,我們希望以他們為楷模建立台灣的安全組織。

學會成立之初,財力非常窘迫,創辦及周轉金幾乎都是我們兩人在輪流負擔。從買桌椅、家具、電話、傳真機、印表機等等,甚至秘書黃川渝的部份薪資都是我負擔的。永銘兄則出的錢更多,房租、水電、日常開銷、大部份的人事開銷、營運資金等等,每次都是因為黃秘書告訴我說蔡常務理事已經沒錢可墊了,才來找我。幾年以後學會的財務狀況才稍稍好轉,可是每年也只能打平或略有盈餘,一直到朱少華理事長任內整個財務狀況才較為寬裕。

2007年學會因為緊急接辦大型的國際性會議APEAR(亞太員工協助圓桌會議),永銘兄找我擔任專案經理全權負責此項會議。APEAR是亞細安組織下的單位,我們得以超越中國率先舉辦是外交上的重大突破。幸而在學會全體努力下舉辦非常成功,受到APEAR主席及各國參加代表的一致讚揚為舉辦以來最成功的會議。2009年永銘兄兼任秘書長之不久,就拉我來兼任副秘書長直到現在。

坦白來說,安全學會的組織及運作,不論永銘兄掛的是常務理事,還是秘書長職稱,幾乎都是由他在主導決定的。蔡太太說,安全學會是他的最愛,一點都不錯,學會就像他的親生兒子,他要將他的所有書籍及心血結晶都奉獻給學會,他希望學會能永續經營。

台灣安全研究與教育學會在台灣四千多個非營利組織中也是比較特別的,特別努力於引進安全行為、安全文化、心理安全及國際標準等的議題與教材資料,努力拉近台灣與國際安全的差距。這也是永銘兄一生主要的努力方向。

我們大家在他過世前去醫院看他,他的意識總是非常清晰的,他腦子裡想到的就是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我們就告訴他,我們會繼續努力,請他放心。現在永銘兄已經善盡了他開路先鋒者的工作,已經打完他美好的戰,我們希望繼起的環安與員工協助同志,共同來努力合作,繼續永銘兄的志願,為台灣創造更安全,更有效率的大環境。

臨文之際,不禁又想起永銘兄溫柔的聲音:「沒關係,沒關係,慢慢來!」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危險的矮牆 兩端被切成斜坡狀



 
我今天想來管管交通安全的閒事,希望因此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亡事件。

我今天搭公車經過捷運淡水紅樹林站對面的富陽四季大樓前時,看到一輛機車衝上快慢車道的很矮很矮的矮牆,騎士嚇了一跳,立刻衝跳下來,跌入快車道內,後來的公車司機緊急煞車,真是千鈞一髮,差一點撞到了這輛歪歪斜斜衝入快車道的機車。車上好多婦人也嚇得哇哇叫。我趕快下公車,走過去仔細察看,並且用手機拍照存證。

原來這幾段快慢車道的分隔矮牆是因為紅樹林捷運站左右一百公尺內有連續有三個紅綠燈,此路段常常塞車,快車又常常將馬路全部塞滿,使得機慢車完全沒有空間可走,有些機車可能就會衝上寬闊的人行道,威脅行人的安全。或許因此就在此路段建了有幾段矮牆以便保留一段小小的機車專用車道。(但是現場我還是看到有一輛卸貨小貨車硬駛入這個機車專用道,剛好塞得滿滿的,機車還是無路可走。)

可能因為矮牆常常被汽機車撞到,為了避免誤撞,有幾段便將矮牆兩端切成斜坡狀。結果是更糟糕,更多的汽機車因而被誤導衝上矮牆。從矮牆斜坡上及周邊傷痕累累的痕跡看來,有許多衝上去又摔下來的汽機車,這裡不知道已經發生了多少傷亡事件,當地主管單位、警察單位難道不知道嗎?為什麼不立即施工改善?

我們從台灣歷年的交通死亡統計數字可以推算出,台灣機車的死亡人數差不多是每一小時死一人。這些死者大多是年輕人,很多是國家棟梁,很可能就是你我的親友,這些死亡的人數比戰爭死的人還多。所以我常常在演講時鼓吹,基於傷亡人數及財物損失的重大影響,我們實在應該立刻成立(國家安全部)徹底從設施、制度、教育、管理、法令等各方面,全面改善安全,才是台灣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張慶麟,2018年4月10日